扶贫助老,捐资助学,引领市民参与公益
6年志愿服务经历,参与志愿活动千余次,累计志愿服务数千小时,帮扶近万人次的病患、儿童和老人,她叫孟欣,1971年生人,是“正能量公益联盟”的组建人,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合会的秘书长。虽然称号很多,但她最喜欢的还是“志愿者”。
“虽然大家都说我帮过很多人,我觉得最终受益的是我自己。”孟欣说,她在做一件终生热爱的事。
母亲影响
让她走上公益路
孟欣做公益,让身边的人一点不意外。她的母亲在世时,是出了名的“善人”,捐款捐物帮助别人的事不胜枚举。在母亲影响下,最开始默默帮助身边人的孟欣,将一批又一批善良热忱的人聚在一起,组建了团队。
孟欣告诉记者,每次看到媒体上有困境儿童和老人的报道,她的心总是被狠狠地揪着。她一直想和身边的朋友做些什么。2013年,在她的倡议下,她和20多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小团队,取名“正能量公益联盟”,希望定向帮助有需要的孩子和老人。当年第一次做公益活动,孟欣和朋友们购买了慰问品,来到阳明区五林镇的一家敬老院。大家的到来让老人们格外高兴,交谈中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。
后来,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,孟欣一行人在放牛小学建立了“爱心基地”,一对一帮扶该校12名贫困学生,每人每月捐500元直到孩子小学毕业,同时为学校筹建图书馆、修建操场。每逢节假日,孟欣带帮扶的孩子逛公园,给他们买书、讲礼仪。他们还曾帮扶了一名叫小宝的学生。小宝的父母在其小时候离异,他跟爸爸、爷爷、奶奶生活。当年小宝的父亲身患癌症晚期,双腿和肚子水肿严重,但因经济困难靠吃药缓解疼痛。了解情况属实,孟欣为其筹集了药物、衣服和一万多元的捐款。“家里连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。”孟欣记得,小宝家很困难,孩子无助的眼神至今让她难以释怀。除了帮助小宝,2015年5月,孟欣还曾为一位白血病患儿小阳筹集了2万元的捐款。
随着帮助的人越来越多,孟欣和她的团队渐渐有了小名气,慕名加入团队的志愿者已达500人。2017年,本报报道的小伙关长健患上尿毒症,母亲为其捐肾,但手术费始终凑不上。考虑受助者很年轻,家人也在全力救治,孟欣决定为其发起救助。她先后帮助筹集3万多元,最终关长健换肾成功。同年,他们还为本报报道的骨瘤患者琳琳筹集数万元捐款。据不完全统计,多年来,孟欣的个人捐款已达数万元。
常年帮弱者
公益路上当先锋
2015年,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合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有爱心、责任心和能力的管理人才,孟欣顺利“应聘”上岗。“我一直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,做公益不是捐款,捐款有时候不代表真能帮助一个人。”孟欣说,以前就知道“爱心帮”,团队除了捐款助人,经常组织开展很多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。初入“爱心帮”团队的管理,孟欣还是“门外汉”。但是为了团队的发展,孟欣积极参与组织完善并建立“爱心帮”各项职能机构,完善各项规章制度。
活动开展需要车,她第一个报名出车;活动需要捐款,她第一个带头捐款;活动需要志愿者;她第一个报名。每次开展公益活动,只要有时间,孟欣一定到场,因为有她坐镇,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心里也都有了底。“与公益有关的事儿她冲在前,一旦到了荣誉面前就特谦虚,我们很敬佩她。”志愿者解洪涛表示,她是经孟欣介绍开始做公益的,此前的她很消沉,现在整个人有了很大变化,最重要的是,不少人通过孟欣接触公益后变得更加热爱生活。用大家的话来说,她身上向上的劲头和感染力,为人亲切,愿意跟她一起做点事。
大家这样评价孟欣也不是没有道理,每次活动结束后,她总是主动送没有车的志愿者回家;有志愿者生病住院,她组织大家前往探望;过年时,她主动捐款探望家庭贫困的志愿者……孟欣说,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她把每一位志愿者都当成了家人。
4年来,“爱心帮”在成长,孟欣也在“成长”。至今,她参与组织策划了百次大型公益活动,组织线上线下至少3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,累计帮扶近万人次的病患、儿童和老人,筹集善款20万余元。
“感动与被感动,爱与被爱总是统一不可分割的。”6年公益路,孟欣说自己明白了两个道理,公益不是单一的捐款捐物,也需要给予受助者更多的理解、关心和爱;做公益难免被人质疑,但是把一切放在阳光之下,只要你问心无愧,任何一种批判都是监督和鞭策。她也希望世间多温暖,人间少无奈。